01.《山居秋暝》
唐.王维
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
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
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
盛唐著名诗人王维隐居于终南山时所作,是唐诗中不可多得的山水名篇。诗歌描写了雨后黄昏的初秋景色,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。
02.《新秋》
唐.杜甫
火云犹未敛奇峰,欹枕初惊一叶风。
几处园林萧瑟里,谁家砧杵寂寥中。
蝉声断续悲残月,萤焰高低照暮空。
赋就金门期再献,夜深搔首叹飞蓬。
《新秋》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。诗歌根据新秋时节的物候特征,描写出了新秋黄昏到夜晚的萧瑟景象,写景细腻,状物精妙;“欹枕初惊一叶风”和“夜深搔首叹飞蓬”,一惊一叹,写出了诗人在夏秋交替时的独特感受,抒发了时光易逝、功业难成的苦闷之情,融情于景,情景交融。
03.《立秋日》
唐.司空曙
律变新秋至,萧条自此初。
花酣莲报谢,叶在柳呈疏。
澹日非云映,清风似雨馀。
卷帘凉暗度,迎扇暑先除。
草静多翻燕,波澄乍露鱼。
今朝散骑省,作赋兴何如。
司空曙,唐代诗人,大历十才子之一。
立秋是古代一年秋季的开始,但此时只有渐渐消暑的凉风。莲花是花果同期,莲花盛开的时候,莲蓬也已经长成,这是花开果成报君知;柳枝开始落叶,但因夏季柳叶繁茂,落叶萧疏后却更显潇洒清秀。太阳已不复夏日的炎威,徐徐清风像是带着雨后的清凉。卷起珠帘,凉风悄然而至;轻摇羽扇,已经没有炎夏的暑气。芳草青青,燕子翻飞;河水澄澈,鱼游浅水。
这首诗歌着意描写了夏秋之交间的物候变化,刻画出了秋意渐进过程中的早秋之美,值得慢读细品。
附录:《和王卿立秋即事》唐.司空曙
秋宜何处看,试问白云官。暗入蝉鸣树,微侵蝶绕兰。
向风凉稍动,近日暑犹残。九陌浮埃减,千峰爽气攒。
换衣防竹暮,沈果讶泉寒。宫响传花杵,天清出露盘。
高禽当侧弁,游鲔对凭栏。一奏招商曲,空令继唱难。
04.《立秋日》
唐.令狐楚
平日本多恨,新秋偏易悲。
燕词如惜别,柳意已呈衰。
事国终无补,还家未有期。
心中旧气味,苦校去年时。
令狐楚,唐德宗贞元七年进士,唐宪宗元和年间官至宰相。擅诗文,才思俊丽,他的骈文与韩愈的古文、杜甫的诗歌,在当时被公认为三绝;其诗“宏毅阔远”,长于绝句,常与刘禹锡、白居易等人唱和。
这首立秋节气诗,字里行间弥漫着中唐时期的凄苦与哀愁,目中所见,是“燕词如惜别,柳意已呈衰。”的离愁与衰败,恰逢“偏易悲”的立秋日,想起自己的“事国”无补、归家无期,心中更加“苦校去年时”。诗歌融情于景,用字简朴,情深意切,力透纸背,抒发了作者浓烈的忧患意思和家国情怀。可与作者的《立秋日悲怀》相参阅。
附录:《立秋日悲怀》唐.令狐楚
清晓上高台,秋风今日来。又添新节恨,犹抱故年哀。
泪岂挥能尽,泉终闭不开。更伤春月过,私服示无缞。
05.《立秋》
唐.刘言史
兹晨戒流火,商飙早已惊。
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。
“流火”,指“大火”星,仲夏处于正南方最高位置,立秋后开始西降。“商飙”,指秋风。
这几句诗是描写立秋时节的特征:暑气消褪,夏色已收,树叶飘落,秋声已动。用典古朴,风格简洁飘逸。一句“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”,将夏去秋来的渐进过程写得生动有趣,回味隽永。
刘言史,唐代诗人,与李贺同时代,诗歌风格亦接近;与孟郊友善,与李翱亦有交往。全唐诗存诗一卷。
06.《立秋前一日览镜》
唐.李益
万事销身外,生涯在镜中。
惟将两鬓雪,明日对秋风。
李益以边塞诗闻名,这首立秋诗为诗人失意时的悲秋之作。寥寥数字,以实喻虚,构思精妙。慨叹秋风一起,万物凋零,不由得想到人生的命运也是如此,岁月蹉跎,万事成空。镜子中的自己两鬓斑白,黯然神伤,可还是要坦然面对肃杀的秋风,接受凋零的未来。
07.《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》
唐.武元衡
风入昭阳池馆秋,片云孤鹤两难留。
明朝独向青山郭,唯有蝉声催白头。
这首立秋诗是送别友人之作,也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寥的悲秋之情。
武元衡是唐中后期的著名诗人,状元及第,官至宰相,因为力主清剿地方割据势力,元和八年,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。武元衡的诗词以词藻绮丽著称,时人评价和白居易齐名。
08.《立秋日曲江忆元九》
唐.白居易
下马柳阴下,独上堤上行。
故人千万里,新蝉三两声。
城中曲江水,江上江陵城。
两地新秋思,应同此日情。
这是一首思念故人的诗作。白居易和元稹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主张,他们之间的友情深厚,诗词交往频繁,这首诗,是诗人居住在长安,在立秋节写给自己好友元稹(元九)的。
这首立秋诗,诗人运用重复字词非常巧妙,首联的“下”和“上”,用字精巧,朗朗上口;颈联的“城”和“江”巧妙地使用了重复的字眼,蔚然成趣,颇有情致。整首诗歌融情于景,清新简约,是不可多得的立秋节气诗佳作。
09《立秋夕有怀梦得》
唐.白居易
露簟荻竹清,风扇蒲葵轻。
一与故人别,再见新蝉鸣。
是夕凉飚起,闲境入幽情。
回灯见栖鹤,隔竹闻吹笙。
夜茶一两杓,秋吟三数声。
所思渺千里,云外长洲城。
秋夜是清幽有趣的,然不免凉意,不禁使人怀念故友,心里蒙上了一层挂怀与忧伤。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,在这个立秋的夜晚,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友人。相别经年,友人如今却在遥远的千里之外。
10.《立秋日登乐游园》
唐.白居易
独行独语曲江头,回马迟迟上乐游。
萧飒凉风与衰鬓,谁教计会一时秋。
乐游原,一个浪漫而充满诗意的地方(李商隐《登乐游园》:“向晚意不适,驱车登古原。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”),然而白居易的立秋日登乐游园却充满了英雄迟暮的悲秋之叹。
此诗是白居易在立秋次日写就,“独行独语”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,“回马迟迟”写出了诗人情感上的落寞,萧瑟悲秋之感、孤独寂寞之情,跃然纸上;结合诗人官场受挫功业难成的人生经历,令人不由叹息。
11.《咏廿四气诗.立秋七月节》
唐.元稹
不期朱夏尽,凉吹暗迎秋。
天汉成桥鹊,星娥会玉楼。
寒声喧耳外,白露滴林头。
一叶惊心绪,如何得不愁?
元稹的《咏廿四气诗》是古代节气诗歌中的典范之作,在咏物抒情的基础上,更加注重诗歌的实用价值。
立秋节气有时恰逢七夕,这首诗歌就是把咏秋和七夕结合在一起的佳作。
“不期朱夏尽,凉吹暗迎秋。”,首联写的是节气的自然转换过程,不知不觉间,炎夏已经过去,晚上凉风习习,秋天已悄然而至。凉风至,立秋三候之一。“天汉成桥鹊,星娥会玉楼。”,不仅融入了七夕的美丽神话,更是秋夜里夜空澄澈、星河灿烂的如实写照。“寒声喧耳外,白露滴林头。”,寒声,指的是寒蝉鸣;白露,指的是白露降;颈联以简洁的语言,描写了立秋节气的物候特征:立秋三候之“白露降”、“寒蝉鸣”。“一叶惊心绪,如何得不愁?”,尾联以叶落知秋的到来,劝导人们早作农事安排,秋收冬藏,珍惜时光。
12. 《秋词》
唐.刘禹锡
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
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
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立秋诗歌《秋词》,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,赞颂了秋天的美好,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,抒发了作者积极向上、豁达乐观的豪迈之情。
13. 《早秋客舍》
唐.杜牧
风吹一片叶,万物已惊秋。
独夜他乡泪,年年为客愁。
别离何处尽?摇落几时休?
不及磻溪叟,身闲长自由。
在这首诗中,杜牧表达出对渔翁生活的羡慕之情,流露出对仕宦生活的不满。
“风吹一片叶,万物已惊秋”,客居他乡,对自然物候的变化更为敏感,所以的“惊秋”;“独夜他乡泪,年年为客愁”颔联直抒胸臆,“独夜他乡”,“年年为客”,这怎么不教人发愁呢?“别离何处尽,摇落几时休”,颈联仍抒情,在诗人看来,人离故土和叶辞旧柯是一样的,一样的无可奈何。“不及磻溪叟,身闲长自由”,尾联荡开一笔,写对“自由”的向往。磻溪叟,同“磻溪老”,吕尚的别称。传说姜子牙曾在渭水之滨磻溪(今陕西宝鸡境内)垂钓,故得磻溪叟之称。后以此代指渔翁。杜牧这里是说,自己长年为仕途奔波,已身心俱疲,这日子过得还不如闲散自在的渔翁。
杜牧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
附录:《秋夕》唐·杜牧
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
天阶夜色凉如水,卧看牵牛织女星。
14.《辛未七夕》唐.李商隐
恐是仙家好别离,故教迢递作佳期。
由来碧落银河畔,可要金风玉露时。
清漏渐移相望久,微云未接过来迟。
岂能无意酬乌鹊,惟与蜘蛛乞巧丝。
立秋和七夕这两个节日相距很近,时有重叠。李商隐这首写在立秋的七夕情诗,典雅唯美,说牛郎织女的仙人之会,也要挑好日子,要挑最美的金风玉露的时节,成就最浓情的相会。李商隐是用典高手,金风玉露,既是指清风凉露,也是特指立秋和七夕这段最美的早秋时间。金风玉露,良辰美景,是天地成全的无价佳期;碧落银河,星光璀璨,微凉的秋夜更是比夏天多了一层飒爽高旷之美,就算是爱情,也带着动人沉醉的醇厚滋味,更显深沉清润。
15.《新秋》
唐.齐己
始惊三伏尽,又遇立秋时。
露彩朝还冷,云峰晚更奇。
垄香禾半熟,原迥草微衰。
幸好清光里,安仁谩起悲。
齐己为唐代末年的着名诗僧,与贯休、皎然、尚颜等齐名,其传世作品数量居四僧之首。
这首诗歌写的是夏秋之交的自然物候景象,夏天刚过去,秋天就来了;迎着早霞的露珠,透着丝丝凉意;傍晚的时候,云层遮掩的山峰,景色更加奇妙;垄上的禾苗半熟,原野上的草已开始微微枯萎。
诗人观察入微,写景细腻;诗歌文字简洁,清雅有趣。
16.《立秋后一日与朱舍人同直》
唐.徐铉
一宿秋风未觉凉,数声宫漏日犹长。
林泉无计消残暑,虚向华池费稻粱。
徐铉一生经历了晚唐、五代至北宋初期,是一个跨朝代的诗人。
立秋意味着暑意渐消、秋凉渐来,但夏秋之交毕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。这首诗歌立意精巧,准确地描写了立秋节气后暑气未消的物候气象,抒发了诗人静候秋凉到来的无奈心情。
17.《渔家傲.七夕立秋》
宋.秦观
七夕湖头闲眺望。风烟做出秋模样。
不见云屏月帐。天滉漾。龙軿暗渡银河浪。
二十年前今日况。玄蟾乌鹊高楼上。
回首西风犹未忘。追得丧。人间万事成惆怅。
七夕这一天,闲来无事在湖头远眺,云朵微风已经有了秋天的感觉。天空更蓝更高更广阔(滉漾),薄云没有遮住月亮。高贵的织女坐的车此时正忙着渡过银河吧。不免回想起20年前的今天,也是一个七夕日,喜鹊们跟今天一样忙着去搭鹊桥。过去的种种思绪无法忘怀,追忆那些已经失去的事,只留下眼前的惆怅。
秦观,字太虚,又字少游,别号淮海居士,世称淮海先生。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,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,官至太学博士,国史馆编修。代表作品有《鹊桥仙》、《淮海集》、《淮海居士长短句》等。
18.《立秋》
宋.王十朋
节物催吾老,天涯见立秋。
凉微金尚伏,暑炽火初流。
家远思尝稻,年衰怯戴楸。
归耕期已近,河汉望牵牛。
“立秋”并不是说秋天的“气候”已经到来了,“立秋”指的仅仅是天文学意义上秋季的开始。“凉微金尚伏,暑炽火初流。”,写的正是立秋节气的这一气候特征:代表秋天的“金”气尚在蜇伏中,秋凉尚微;标志着清秋的“大火西流”才刚刚开始,暑气仍炽。
王十朋,南宋时期大臣,政治家、文学家。
19.《立秋前四日夜泛舟至跨湖桥》
南宋.陆游
短楫追凉十里来,夜深却御便风回。
离离蒲叶先秋老,袅袅萍花带露开。
陌上歌呼簪稻穗,桥边灯火卖官醅。
时平乐事知何限,未叹流年两鬓催。
陆游的这首立秋诗,描写了秋夜的景色,感慨岁月流逝的悲秋之情。颔联“离离蒲叶先秋老,袅袅萍花带露开。”,用菖蒲和浮萍来刻画立秋景色,对偶工整,描写精致,为描写初秋景致的佳句。
20.《立秋后一日雨天欲暮小立问月亭》
宋.杨万里
雨后林中别样凉,意行幽径不知长。
风蝉幸自无星事,强为闲人报夕阳。
立秋后一日,雨后黄昏的时候,诗人在林中漫步,感受到秋意的清凉,随意所之,越行越远;忽然听到风中的蝉鸣,不由得悲秋之情涌上心来,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感到寂寥孤独。这首立秋诗借景抒情,表达了诗人功业未成的落寞之情。
杨万里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一起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家,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
21.《立秋.其一》
南宋.范成大
三伏熏蒸四大愁,暑中方信此生浮。
岁华过半休惆怅,且对西风贺立秋。
炎热的三伏天令人心情烦躁生愁,在暑气中,心思难定,有漂泊不定之茫然感;又思及人生大半光阴流逝。幸而秋节将至,秋风解暑气,令人神清气爽,驱散忧愁。
附录:《立秋.其二》南宋.范成大
折枝楸叶起园瓜,赤豆如珠咽井花。
洗濯烦襟酬节物,安排笑口问生涯。
22.《思佳客.立秋前一日西湖》
南宋.高观国
不肯楼边着画船,载将诗酒入风烟。
浪花溅白疑飞鹭,荷芰藏红似小莲。
醒醉梦,唤吟仙。先秋一叶莫惊蝉。
白云乡里温柔远,结得清凉世界缘。
立秋前一日,作者在西湖游赏,白鹭、红莲,俱是美景。诗人在游览中,对即将到来的秋天,心怀喜悦,因为有清凉世界就要来了。
高观国,南宋中期词人,与史达祖友善,常常相互唱和,词亦齐名,时称“高史”。大概是一位以填词为业的吟社中人。为“南宋十杰”之一。有词集《竹屋痴语》。
23.《立秋有感》
南宋.白玉蟾
流年急似箭,日月跳如丸。
炎皇初解印,白帝又弹冠。
方旦喜无暑,教人又怕寒。
人生只如许,不觉鼻头酸。
这首立秋诗,语言直白,用典活泼,表达了对岁月无情、光阴荏苒的感慨和无奈。
白玉蟾,原名葛长庚,南宋中后期的着名道士,道教南宗宗派创立者;天赋聪慧,学识渊博,精通儒释道三教,工于诗词,书法绘画无不精通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其七绝诗《早春》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《千家诗》。
24.《立秋》
南宋.刘翰
乳鸦啼散玉屏空,一枕新凉一扇风。
睡起秋声无觅处,满阶梧桐月明中。
傍晚时分,乳鸦声渐渐散去,只有屏风空虚寂寞地伫立在屋中;夜晚秋风习习,顿觉枕边清新凉爽,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。睡眠中听见外面秋风萧萧,可是醒来却什幺也找不到,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,映照在朗朗的月色中。
这首诗写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物候的变化,语言简洁,意蕴悠长。
刘翰,南宋诗人,曾游于张孝祥、范成大之门,以诗名时。杨万里对其评价甚高,曾称: “南渡以来,诗家有尤、萧、范、陆,稍后有姜夔、刘翰。”
25.《重叠金.壬寅立秋》
南宋.黄升
西风半夜惊罗扇。蛩声入梦传幽怨。
碧藕试初凉。露痕啼粉香。
清冰凝簟竹。不许双鸳宿。
又是五更钟。鸦啼金井桐。
西风半夜来临吹翻了罗扇,说明季节有了细微的变化。蛩(qióng),指蟋蟀。蟋蟀的叫声传入梦乡,竟然心里生出一丝幽怨,秋天已悄然而至。初试碧藕已经有点儿微凉的感觉,娇艳香浓的鲜花上也已经有了露珠的痕迹。茂密的竹子上已经有冰凉的感觉,这样的天气,鸳鸯已不能水里过夜了。又是五更钟响的时候,井台旁,梧桐树上,听到乌鸦的啼鸣,声声皆是秋天已来到。
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物候细微变化的描写,刻意营造出初秋特有的萧瑟氛围,融情于景,回味悠长。
黄升,字叔旸,号玉林,又号花庵词客。活跃于南宋理宗时期,生平不详。以诗受知于游九功,与魏庆之相酬唱。尝编《唐宋诸贤绝妙词选》及《中兴以来绝妙词选》各十卷,合为《花庵词选》,为宋人词选之善本。别著《散花庵词》。
26.《立秋》
南宋.释道璨
碧树萧萧凉气回,一年怀抱此时开。
槿花篱下占秋事,早有牵牛上竹来。
立秋了,在诗人眼中,这是最美的初秋。一年最舒心的时候,就是在这样清风徐来的初秋,思过往,望将来,重启生命的活力。在盛开的木槿花下,忽然看到牵牛花已经满满地缠绕在竹枝上。牵牛暗示着七夕佳节,竹子谐音满足,这是丰收和团圆的象征啊。秋未深,心已满。
释道璨,南宋时期僧人,字无文,俗姓陶,南昌(今属江西)人。活跃于理宗、淳祐年间。
27.《秋夜雨.和韵刘制几立秋夜观月,喜雨》
宋.吴潜
不嫌天上云遮月,雨来正是双绝。
雷公驱电母,尽收卷、十分袢热。
三更又报初秋了,少待他、西风凄冽。
灵司话头莫说,且唱饮、刘郎一阕。
诗人享受秋凉之际,企盼秋雨的到来。全无悲秋的戚戚之情,全是直言直语,率真可爱。
吴潜,南宋中晚期名臣,工词,词风近于辛弃疾,作品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。格调沉郁,感慨特深。著有《履斋遗集》,词集有《履斋诗余》。
28.《立秋》
南宋.方岳
秋日寻诗独自行,藕花香冷水风清。
一凉转觉诗难做,付与梧桐夜雨声。
这首立秋诗,貌似是在写诗人寻找创作诗歌的思路,其实这个过程的描写就是一首绝妙的诗词,“藕花香冷”、“梧桐夜雨”、“水风清”、“夜雨声”,构成了一幅清雅自然的新秋景致;用词清新婉约,风格含蓄隽永,把立秋的景色描绘得出神入化。
方岳,南宋著名诗人,工于诗,多描写田园风光,质朴自然。其词多抒发爱国忧时之情,风格清健。
29.《立秋》
南宋.王镃
西风吹绉碧纱衣,金井梧桐昨夜飞。
自汲井花调药罢,却簪秋叶满头归。
南宋诗人王鎡的这首立秋绝句,观察入微,描写精妙,立秋后,西风起,吹皱纱衣,梧桐落叶,飘落井栏,清晨汲水归来后,发现头上落满了秋叶,仿佛是秋日给予的俏皮装扮,充满了生活趣味。
王镃(生卒年不详),字介翁,号月洞,处州平昌县(今浙江遂昌县湖山镇)人,南宋诗人,宋亡,遁迹为道士,隐居湖山,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,命其所居“日月洞”,人称“月洞先生”。
30.《立秋》
元.方回
暑赦如闻降德音,一凉欢喜万人心。
虽然未便梧桐落,终是相将蟋蟀吟。
初夜银河正牛女,诘朝红日尾觜参。
朝廷欲觅玄真子,蟹舍渔蓑烟雨深。
炽热的夏天要过去了,即将到来的凉爽秋天牵动着万人的心。虽然门前的梧桐还未落叶,但是寒蝉已经感受到秋意开始鸣叫了。天上的牛郎织女也将要在这样美好的时期相见,不知我是否也能得幸,被天子垂爱?
方回,元朝诗人、诗论家。南宋理宗时登第,任严州知府。后举城降元,被授建德路总管,不久罢官,于杭州、歙县一带讲学。有《桐江集》、《桐江续集》、《瀛奎律髓》等作品存世。
31.《立秋》
明.夏云英
秋风吹雨过南楼,一夜新凉是立秋。
宝鸭香消沉火冷,侍儿闲自理空侯。
这首诗歌用浅白的语言,勾勒一幅深宫初秋的生活小景:秋风携带着秋雨,吹过了南楼。立秋这一夜,的确比以往更凉快一些。香炉里的沉香已消散,火星已灭。侍女们闲暇时间自顾自弹奏着箜篌。整首诗歌没有一个字说到“愁”字,但却仍然能够感受到深宫闺怨的淡淡哀伤。
夏云英(1395~1418年),明宫庭才女,主要传世作品有《端清阁诗》、《法华经赞》等诗集。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记:“夏云英,明莒州女子,年十三岁被选为周宪王宫女,姿色绝伦,琴棋音律,剪裁结簇,一经耳目,便皆隽妙。”
32.《舟中立秋》
清.施闰章
垂老畏闻秋,年光逐水流。
阴云沉岸草,急雨乱滩舟。
时事诗书拙,军储岭海愁。
洊饥今有岁,倚棹望西畴。
施闰章,清初政治家,工诗词文学,诗以辞清句丽见长,号“宣城体”,与高咏主持东南诗坛数十年。与宋琬齐名,有“南施北宋”之誉。有《双溪诗文集》《愚山诗文集》等十余种存世。
33.《木兰花慢.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》
清.纳兰性德
盼银河迢递,惊入夜,转清商。
乍西园蝴蝶,轻翻麝粉,暗惹蜂黄。炎凉。
等闲瞥眼,甚丝丝、点点搅柔肠。
应是登临送客,别离滋味重尝。
疑将。水墨画疏窗,孤影淡潇湘。
倩一叶高梧,半条残烛、做尽商量。荷裳。
被风暗剪,问今宵、谁与盖鸳鸯。
从此羁愁万叠,梦回分付啼螀。
这是一首送别之作,送别本就伤感,而又偏在“立秋夜雨”之时,这就更“愁上加愁”了。整首词贴合着“立秋”和“夜雨”展开铺叙,伤离怨别之意,悲凉凄切之情,表达得更为细密深透。
纳兰性德,清代著名词人,与“阳羡派”陈维崧、“浙西派”朱彝尊合称“清词三大家”。纳兰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爱情友谊、边塞江南、咏物咏史等方面,词风清丽婉约、格高韵远,独具特色,被近代学者王国维誉为“北宋以来,一人而已”。著有《通志堂集》《侧帽集》《饮水词》等。
34.《立秋》
清.乾隆
通闰立秋早,况在深山中。
虫鸣莎底急,风来树上雄。
益觉秋信佳,旷览极长空。
白帝有神权,素宇无纤蒙。
匪惟契静怀,更用占祥农。
35.《苍梧谣.立秋》
清.张玉珍
其一
秋。一叶飘来便是愁。良宵静,况见月当头。
其二
秋。触怵离心着处愁。风来也,独是下帘钩。
作者以极简的语言,勾勒出大家闺秀的深闺秋怨,描写出女性视觉下的细腻情感,抒发了伤春悲秋、离愁别恨、孤独寂寞的惆怅之情,语言温婉细腻,风格清丽可人。
张玉珍,清代诗人。松江华亭(今上海市)人。幼颖悟,九岁能诗,及长又擅填词,耆宿吴自华诸公皆相推许。著有《得树楼集》,又有《晚香居诗抄》四卷、《晚香居词》二卷,今尚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