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完整句子出处(孔子:以德报怨,非也)

时间:2024-07-19 12:00:58

生活中,人们都听过“以德报怨”这个成语,意思是用恩德来回报与别人之间的仇恨。

“以德报怨”出自《论语· 宪问》,原:“以德报怨,何如?”子曰:“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

有人问孔子:“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?”孔子听后并没有直接作出回答,而是反问:“如果用恩德来回报怨恨,又该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?”

显然孔子没有说要以德报怨,而是说应该用公正、正直来报答怨恨,用恩德来报答恩德。

生活中如果是一味地以德报怨,反而会让人是非不分,甚至变本加厉,助纣为虐。

对待仇怨,孔子说应该“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”,“直”是正直、公正。孔子主张以公正、正直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对待仇怨,既不被个人感情所左右,也不存有私心与偏见。

“直”也可以理解为有一颗公允的心,以中庸的态度,做合乎道的事。

孔子儒家的核心思想是“仁”,“仁”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。同时孔子在《论语·里仁篇》也强调:“唯仁者能好人,能恶人。”

真正的仁者能爱人,也能恶人,而并非是无原则地做个好人。

真正的仁者坚守的是道义,是与天地同好恶,与人民同好恶。

真正的仁者是“以直报怨”,以一颗公允的心来对待仇怨。

人们都倡导善良,但善良如果失去原则和标准就会陷入个人狭隘的情感认知里,做出来的事情很可能只是自己以为的“善良”,而不知自己的行为也许在助长邪恶。

比如你收留了一个触犯法律的亲戚,帮助他逃避法律的制裁;比如你心软帮助一个吸毒的朋友等等。

那么善良的原则和标准是什么呢?是正知正念,是宇宙大道,是自然法则,是跳出“小我”认知,抛弃狭隘偏私,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,做合乎道的事情。

什么是善良的?《周易·大有》:“君子以遏恶扬善,顺天休命。惩恶就是在扬善。

总之,一个人如果是做到了以直报怨,也就真正地明白了以德报怨。因为我们的世界有时也需要以德报怨。